股票交易平台软件 复盘信托业的2024:继续“增量不增利” 超20家公司更换“将帅”

发布日期:2025-01-24 13:10    点击次数:105

股票交易平台软件 复盘信托业的2024:继续“增量不增利” 超20家公司更换“将帅”

2024年被视作信托三分类新规后再出发的元年股票交易平台软件,仍在转型中变革的信托行业也再度走过艰难的一年。

规模的持续走高为行业带来持续的“正向激励”,转型的阵痛也仍在持续,规模增长但业绩承压的矛盾至2024年仍然存在。随着行业转型从探索到深化,如何在新规下合规展业、如何打造和形成新的盈利支撑等,都是摆在信托公司面前的难题。

此外我们从合规、高管变动、股权转让等角度进行了梳理,2024年共12家信托公司被罚逾3600万元,违规展业相关成被罚“重灾区”;超20家公司“将帅”变更,银行从业背景更受信托公司青睐;股权挂牌供给活跃,对信托公司和其股东来说,聚焦主责主业、回归本源都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行业规模走高,公司业绩承压

此前已有51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披露了2024年的业绩数据。

整体来看,51家信托公司2024年共实现营收647.69亿元,同比2023年,这51家公司共实现营收748.33亿元,下降13.45%。净利润方面也体现出类似的趋势,51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87.54亿元,同比2023年的349.49亿元,下降17.73%,同时还出现了昔日头部信托公司净利润亏损近10亿元的情况。

一边是信托公司业绩承压,另一边则是信托行业规模的持续走高。

2024年11月,信托业协会披露了2024年度上半年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其中信托资产规模增至27万亿元,实现自2022年二季度企稳回升后连续9个季度正增长。根据最新的数据,信托行业与大资管生态中其他子行业的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期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30.71万亿元。

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信托资产投向证券市场中基金和债券的余额近年来均持续走高,至2024年上半年达到近年来的峰值,投向证券市场中股票、基金、债券的合计占比也超过40%,其中主要为投向债券的余额,占比36.93%。投向基础产业、房地产的规模连年走低,至2024年上半年,两项占比分别为8.19%、4.61%,与此前占比均超15%的峰值相比下降明显。

业务分类新规后,三分类下各类信托规模仅披露至2023年末。据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3—2024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23年末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12.09万亿元,占行业资产规模的51.00%;公益慈善信托累计备案规模65.20亿元,较年初增加12.77亿元,增长24.36%。资产管理信托中属于标品投资的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达7万亿元。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资产服务信托及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增长情况。2024年11月召开的202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披露,全行业资产服务信托规模接近11万亿元,占比达到40%,成立笔数和新增规模均已超过资产管理信托。与此同时资产管理信托投向基建等传统领域规模持续压降,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持续提升,公益慈善信托得到长足发展。

近几年的观察可以发现,信托行业的转型阵痛仍在持续,增规模不增业绩的矛盾至2024年仍然存在。

分析原因,一方面有公司仍在被此前风险项目拖累。如业绩报中开业至今首度亏损的五矿信托,主要受累于公允价值大幅下滑,行业人士分析主要与此前多个项目大幅计提减值损失有关,此外还有部分公司净利润亏损,也或与此前深度参与地产业务叠加地产下行影响有关。

另一方面,资产服务信托虽然新增规模已超过资产管理信托,但尴尬之处资产服务信托并未对信托公司形成盈利支撑。此前有行业人士对记者透露,服务信托盈利模式仍未成型,许多业务目前信托公司尚处于摸索阶段。

一年罚掉逾3600万,违规展业成“重灾区”

从合规及监管的角度来看,尽管在业务分类新规指引下行业面临强监管常态化,但与2023年相比,2024年信托机构收到的罚单总金额略有下降。

据21世纪资管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12家信托公司收到罚单,罚款总金额3634万元,此外50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或罚款,3位相关责任人被禁业。其中罚单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共涉及粤财信托、国通信托、昆仑信托3家,罚单金额分别为620万元、585万元、540万元。

梳理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发现,违规展业相关成被罚“重灾区”。其中既包括违规开展通道业务或为银行、保险等机构违规提供通道,也包括违规刚性兑付或变相刚兑,此外还涉及展业过程为未承担主动管理责任、违规开展政信业务、违规汇集资金设立虚假家族信托等。

其中,在违规刚兑方面,变相刚兑信托计划、违规刚性兑付形成损失风险、违规对风险项目进行刚性兑付、通过固有资金直接或间接承接信托风险项目受益权等均成为监管关注的方向。从罚单来看,财信信托、交银国信、粤财信托、国通信托等均涉及此类问题。

超20家公司“换将换帅”,银行从业背景更受青睐

自2023年以来,信托公司便掀起一轮“换帅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信托行业共54家公司有高管变动,其中超20家公司涉及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级别高管的变化,年内共22位“将帅”任职资格获监管批准。

新上任的信托公司“将帅”中,超三成来自集团或股东调派,四成来自内部晋升,其中过半为内部晋升为董事长,如中信信托原副董事长芦苇晋升为董事长、财信信托原总裁朱昌寿晋升为董事长。集团调派或外部“空降”的高管中,六成具有银行背景,如北京信托总经理刁英川来自华夏银行,兴业信托董事长郑志明、建信信托董事长李军均来自于母行,且有多年银行业从业经历。

23家公司中,财信信托、平安信托2家“将帅”均生变。财信信托前任董事长王双云因年龄原因辞去全部职务,原总裁朱昌寿“接棒”;曾短暂担任过财信信托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的包爽被任命为总裁,其此前还曾担任湖南股交所董事长等职位。平安信托原董事长姚贵平同样因年龄原因不再任职,已在平安工作多年的方蔚豪接任董事长一职;原总经理戴巍由于个人工作安排辞任,原总经理助理兼董事会秘书张中朝正式升任总经理。

此外,华能贵诚信托继2023年新任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陆续获批之后,2024年内共11位高管获批。除两位副总经理外,运营总监、信托业务总监、投资总监、财务总监均生变,此外还有2位董事及2位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梳理来看,信托公司“将帅”变化主要与原高管到龄退休、工作调整、内部晋升等有关,此外也有几家信托公司仍处于风险化解或重启阶段,尚需进行高管调整。如原吉林银行副行长邢中成2024年4月被提名为吉林信托董事长人选,2024年1月吉林信托董事长及总经理双双被免职,更早之前吉林信托也有多任董事长因贪污受贿等原因被查入狱;再如兴宝信托完成股权重组后原总经理调离,在“华融系”工作多年的马凌云就任总经理一职。

股权挂牌供给活跃,成交遇冷

在信托公司股权变动方面,自2023年以来活跃的股权挂牌延续至2024年,仅2024年内就涉及华信信托、大业信托、北京信托、新时代信托、西部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

但整体的趋势只能总结为“供给活跃、成交遇冷”。上述交易大多暂未完成,全年仅西部信托股权变更获监管批复,且部分公司也已多次挂牌,转让价格持续走低。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信托公司股东转让其持有的股权,主要与监管要求回归主责主业有关。如此前大业信托转让方东方资产曾回应称股权转让系中国东方按照金融监管要求,进一步回归主责主业,推动资本、资源向不良资产核心主业不断聚集的重要举措。另有一家信托公司同样曾对记者透露,所涉股权转让仅是央企小股东因为监管要求退出非主业金融的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托公司也同样在“收缩战线”,转让所持金融机构股权。如中航信托2024年11月挂牌转让嘉合基金27.27%股权,百瑞信托10月挂牌转让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5%股权股票交易平台软件,中海信托9月挂牌转让国联期货1755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9%)等。据行业人士分析,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产结构、转型回归本源等同样是信托公司转让金融机构股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