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免息配资炒股开户
北京炒股配资开户 1936年,斯诺为毛主席拍的相片,像一枚巨型炸弹,吓坏蒋介石
记者注意到,在省联社改革进程中,提速、分化、换挡同台上演。一是2022年以来,省联社改革已经明显提速;二是各省因地制宜选择省联社改革方案,虽然各有千秋,但总体按照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成立统一法人的农商银行等几种模式进行;三是部分省份采取“分步走”的策略,改革中途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给毛主席拍了张“八角帽戎装照”。主席拿到相片一看,不禁开怀大笑:“ 没想到我这个不修边幅的人,拍出来的照片这么好看。”
斯诺的妻子也激动地说:“尊敬的主席,您知道吗?这张相片就像一颗巨型炸弹,可把蒋介石吓坏了,全世界都震撼了。”这张相片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能让它有这么大的神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张相片背后的故事。
01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美国记者斯诺准备到中国陕北苏区进行访问。同行的还有一个年轻的美国医生马海德。
他们带着一封介绍信、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从北京出发,冒着生命危险冲破蒋介石部队的封锁线,一路向西,深入到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一位到红色苏区的西方记者。
到达苏区之前,斯诺曾听闻“红军只不过是‘知识匪徒’领导的新式匪徒”的传言,因此,斯诺此行是怀着“拿着脑袋去冒一下险”的心情。
然而当他们进入陕北,常听到当地老百姓亲切地把红军称为“我们的军队”。更令他惊讶的是,他看到红军战士路过农民家的果园时,却没有一个人去碰里面的果子。这跟他曾经见到的国军大相径庭。
亲眼所见,让他最初忐忑的心安定下来,同时好奇心更强烈了:红军到底是怎样的队伍?他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到达根据地。经过长途跋涉,斯诺和马海德终于到达了保定。初来乍到,两个人受到了根据地的最高礼遇:红军干部和战士们排成两排,鼓掌欢迎,并奏起了军乐曲。
斯诺受宠若惊,很是激动。他仔细打量着红军战士:他们个个身材消瘦,穿着简朴,很显然是长期营养不良所致。但他们精神抖擞,眼里充满了神彩。这跟传言的“土匪”形象大相径庭。安排好住处,红军发给斯诺跟马海德每人一匹马,一套崭新的军装和八角红星帽,为方便日后的采访工作。
02
斯诺最想见到的就是毛主席,一个让蒋介石愿意出25万银元悬赏其首级的红军领袖。
当日下午,斯诺终于见到了毛主席。眼前的毛主席完全颠覆了他脑海中的领袖人物形象:只见主席一身朴素的军装,已洗得褪了色,还打了几处补丁。他的身上没有领导身份的军衔,装扮跟普通战士的打扮没两样。但主席身材高大,目光深邃而坚定,青铜色的面容带着领袖的威严,言语亲切爽朗而又幽默风趣。
晚上九点,斯诺受邀请到毛主席住所进行第一次谈话。踏进主席的房间时,他又惊呆了。主席的房间极其简陋,没有什么贵重的家具,最好的也就是那床蚊帐了。整体上看还比不上斯诺住的招待所。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九点,斯诺便与毛主席,开始了智慧的谈话。无论时政还是军事,经济还是文化,国内还是国外局势,主席都能侃侃而谈,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并能做出准确的预判。
斯诺不禁惊叹毛主席是“窑洞中的预言家”。他终于明白了蒋介石为什么要悬赏25万银元拿毛主席首级。随着对毛主席的深入了解,随着对苏区红军战斗生活的体会,斯诺越加崇拜敬佩毛主席。主席广博的学识与卓越的智慧,令斯诺折服,也燃起他想要给毛主席写传记的强烈欲望。
于是他在纸上列出了许多有关毛主席个人经历的问题,其中还有问到主席结过几次婚的问题。毛主席一看,果断拒绝了,他不想谈及自己的经历。斯诺哪肯罢休,死缠烂打行不通,他就给主席来了激将法。他说:“外面有人说您是狂热分子,是个无知的农民,是个半死不活的肺痨病人,还散布您死亡的传闻。您也该纠正一下谣言了。”
毛主席感到很意外,因为蒋介石军队的封锁,很多事情无从知道。于是他重新仔细看了一下斯诺列的问题,最后决定把自己的生平向斯诺做个简单概括。
接下来四个月的时间里,斯诺与毛主席每晚蜷在窑洞的床上,促膝长谈到深夜。斯诺不停地记笔记,一直记到困得打盹。然而就是这第一手资料,让世界对毛主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有了文字介绍,若再配上相片,那毛主席的形象就更具体可感了。于是,斯诺准备给主席拍一张相片。
一天早上,主席迎着朝阳走出窑洞,晨辉洒在主席身上,整个人泛起金光,神采奕奕。出于职业的敏锐,斯诺马上用相机捕捉这一刻的毛主席。但他又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后来一拍脑门,原来因为长时间的工作,主席的头发有些长乱,斯诺便想起给主席戴个帽。
可主席的帽已破旧,而且洗得泛白,拍出的效果不好。于是又跟别的战士借了几顶,不是大就是小。正犯愁时,斯诺拿下自己的帽子戴主席头上,没想到不大不小,刚刚好。
于是,一张毛主席的经典传世照片诞生了。
03
长达四个月的苏区采访结束了。斯诺收获了16本采访笔记,24个交卷的相片。为了防止国党搜查,临走时用一个废旧的枪枝麻袋结结实实把所有采访物件绑好。哪知这路上还是出现了一段小惊险。
由于太困,斯诺在回去的车上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发现麻袋不见了。他焦急万分,若真丢失了这些采访资料,这四个月的采访就白费了,更辜负了毛主席和战士们的热心相待了。经过打听,麻袋被丢到离西安50里外的军火库。于是,斯诺不顾危险与路途遥远,返回军火库,终于找到了麻袋。斯诺此时才长嘘了一口气。
回到北平,斯诺立马着手抒写了在苏区的见闻,30篇苏区战斗生活通讯很快出炉。斯诺在《密勒斯评论报》上发表了《毛主席访问记》,并配上毛主席的相片。照片上的主席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有神,双眉微锁,似在凝神思考。一代伟人领袖的威严跃然纸上。美国《时代》杂志以2000美元高价买下毛主席的相片,刊登在生活副刊上,顿时引起世界轰动。
蒋介石知道斯诺背着他偷偷采访苏区的行动后,更是怒火冲天,下令彻查。但他也无力改变这次采访带来的局势大转变。
1937年10月,斯诺根据自己的采访经历,写出了著名的传世之作——《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在英国一经问世,便如春雷乍响,一个月内重印三次,销量超过10万册,并先后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在往后几十年间传遍了全世界,影响着亿万读者。
一年后,《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为了避免蒋介石的搜查破坏,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打破了蒋介石党派的消息封锁,也粉碎了工农红军是“土匪”的谣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工农红军是为争取人民解放自由的正义之军。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一批批爱国志士和外国友人奔赴延安。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是在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毅然前往中国抗日前线,最终为中国人民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也因此成了“斯诺迷”,经常请斯诺到白宫,向他了解中国时局。这也为后来中美友好建交奠定了基础。
04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怀着激动的心情,想到中国看一看。但由于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而斯诺由于与中国联系紧密,因此受到排挤迫害。
被逼无奈,斯诺只能移民到瑞士,但依旧被美国当局控制,无法前往中国。直到1960年10月,时隔21年,年近花甲的斯诺和已入古稀之年的毛主席才再次相见。两个老人有太多的话要相互诉说。
斯诺倍加珍惜能再次回中国的机会,他到处走访,进一步去了解新中国,并再次向世界宣告这个不屈的民族和伟大的领袖。人民日报也报道了斯诺与毛主席见面的事。斯诺明白,主席这是有意打破中美关系僵局,实现和平共处,友好建交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转机终于出现了。1969年3月,尼克松访法期间透露道:“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要同中国进行‘对话’。”面对美国对华友好的暗示,毛主席也决定改善中美关系。于是毛主席再次邀请斯诺来中国,希望借他的笔,向美国传达中国的态度。
1970年10月,斯诺拖着病体,带着妻子再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两年后,斯诺发表了《我们同毛主席谈了话》,其中记录了毛主席的对话:“如果尼克松访华,不管是以旅游者身份还是以总统身份都受欢迎。”
尼克松接到这一信息,激动不已,立马前往中国,与毛主席实现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见,中美两国由此实现友好建交。只是遗憾,斯诺在尼克松来中国的前一周病逝了,没能亲眼见到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然而他在临终前,用最后的力量,喊出了:“我……热爱……中国!”
05
中国遵照斯诺的遗嘱,把他的一半骨灰撒在了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斯诺从此长眠于中国大地。
斯诺的妻子把那顶给毛主席拍照的八角红星帽送回中国国家博物馆,永远珍藏。斯人已逝,但其不朽的国际主义精神,也如同那颗闪亮的红星,照亮中国大地北京炒股配资开户,照亮世界。
上一篇:十大线上配资 恒瑞医药:子公司收到SHR-1905注射液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下一篇:没有了